2025-08-12
篆墨书强国,双节映征程
当国庆的红与中秋的月相逢,当古老篆韵与科技强音共振,刘梅校老师以笔为舟,载着家国情怀,驶入双节同辉的浩瀚时空。
千年篆体,是华夏文脉的根须,在岁月里蜿蜒生长。刘老师的新篆作品,如《科技强国》,以盘曲线条勾勒创新轮廓,让古老文字焕发时代锋芒。这一笔一划,恰似中国科技突围的轨迹 —— 从芯片研发的深夜灯火,到航天发射的惊天轰鸣,篆墨里藏着 “啃硬骨” 的执着,也书着 “破壁垒” 的激昂。
近年来,中国科技奔跑在 “追光” 路上。“嫦娥” 揽月带回月壤密码,“蛟龙” 探海深潜深蓝秘境,“北斗” 组网织就天网,5G 浪潮席卷生活…… 这些突破,是科技工作者以青春为墨、以奋斗为锋,在时代长卷书写的壮丽诗行。而刘老师的新篆,将这份磅礴,凝于篆笔婉转间,让 “科技强国” 不再是冰冷概念,而是可触可感的文化温度。
中秋明月,照过唐宋诗词里的思念,也映着当代中华儿女的家国同心。《月》《心中有月,情谊长存》等作品,以篆笔绘月,或如钩挑动乡愁,或似盘盛满团圆。这月,是实验室里科研人抬头的仰望,是工地上建设者披星的陪伴,是天涯游子视频里的皎洁,更是十四亿人共赴复兴的精神锚点。双节同庆时,科技托举的不仅是发展高度,更是 “举杯邀月” 的浪漫底气 —— 我们能用卫星精准探月,也能以篆墨诗意怀乡,传统与现代,在这一刻交融成最美的中国风景。
《国泰民安》的篆纹里,藏着科技赋能的民生温度:高铁穿越大好河山,让团圆不再漫长;数字技术点亮乡村,让丰收更有分量;医疗科技守护安康,让月光下的笑容更加明亮。这是科技强国的终极指向 —— 让古老国度的每寸土地,都洋溢安居乐业的欢畅,让千年传承的家国情怀,在科技护航下愈发滚烫。
当新篆书法邂逅双节,当科技强音共鸣家国,我们透过刘梅校老师的作品,看见的不仅是艺术创新,更是时代的交响。这交响里,有篆墨传承的厚重,有科技突破的激昂,有国庆的举国同欢,有中秋的月圆情长。
值此双节,让我们以篆为媒,以科技为翼,跟随刘老师的作品,重走这趟 “传统与现代共荣,家国与科技同辉” 的征程。看篆墨如何书就科技雄心,望月华怎样映照家国同心,在千年文脉与时代浪潮的激荡中,读懂 “举国欢庆、举杯邀月” 的深层力量 —— 那是文化自信的扎根,是科技奋进的生长,是每个中华儿女融入骨血的,对祖国深深的爱与期望。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国泰民安》
规格:100cm x 50cm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科技强国》
规格:120cm x 55cm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月》
规格:80cm x 36cm
吃好住好身体好,月圆情圆家团圆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心中有月 情谊长存》
规格:120cm x 55cm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中秋寄语》
规格:120cm x 55cm
一轮明月高悬夜空,满载着情思与祝福
原创新篆作品——《金蛇起舞 玉树临风》
规格:120cm x 55cm